从我加入到儿童美术教育的行列中开始算起,至今已有二十多年,而此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过程。可能怎么样去形容这种变化也不为过。有意思的是,艺术观念的嬗变一直影响着儿童美术教育的理念,正如中国的艺术从革命现实主义一统天下发展到先锋艺术和主流艺术平分秋色的当下,儿童美术也早已走出图画课的框框,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说实话,在全球化的话语甚嚣尘上的背景下,过去的历史已变得愈来愈模糊,社会的风潮是立意求新,去面向一个躁动的未来。
当谭志成先生把四十年前来自香港的一批教学成果奉献给我们时,一下子打开了通往历史的一扇记忆之窗。对于香港自身的历史而言,它分别涉及到过去的新水墨运动和九龙华仁书院的教学实践;而对于我们来说,它们是大陆中国的红色艺术与红小兵图画课的“白色镜像”——仿佛为那个相互隔离的时代置入了一面镜子——华仁书院这批学生之作映照出一个红彤彤的中国来。所以,这个展览确实具有艺术和教育史的双重意义。在艺术层面上,在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片红火的今天重提四十多年前香港的新水墨画运动,会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在教育的层面上,它强烈地提示我们,处于铁幕内外的中小学生所受到的艺术训练到底有多么的不同。和我一起在1969年前后踏进小学课堂的人大约都不会忘记,第一堂美术课的题目不外乎都是天安门和红旗飘飘,让我们再看看杨子祺的“幻想的船”(展品145),这幅中学生的习作实在像是一则寓言,喻示一个允许个人幻想的孤岛与一个国家主义的大陆中国遥相对峙的局面。
现在,意识形态的差异即使存在着,也并非那么重要了。回头望一下谭志成和他的学生们的旧作,这意义不在于去欣赏什么经典名作,而是这面镜子所展现的自身,它映照出我们的过去。无论如何,我们应该为今天倍感欣慰,因为艺术中的“幻想的船”早已启航,并义无反顾地驶向那个自由的彼岸。
关小蕾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校长
2007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