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上午,广州少年宫美术学校教师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召开本学期教学研讨会。教师们在参观了广州少年宫和九龙华仁书院共同举办的香港“新水墨运动的摇篮”展览后,分享了关于儿童水墨画教与学的经验,并结合各自的美术教学实践,展开了对艺术教育深层次的思考。
香港新水墨画是一种构成式的练习。关小蕾校长从历史角度进行比较,认为同时期(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广州,只有工艺美术进行类似的构成式的训练。当时的青少年在画“红小兵”和“沙家浜”,而政治环境宽松的香港正兴起 “新水墨运动。张持老师指出百年前包豪斯就把构成式的练习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础训练,而且相当富有成效。
郭伟新老师认为九龙华仁书院新水墨画教与学实验展览的确带给我们教学上一种思考,他结合80年代广州少年宫美术教学的大胆尝试——和关小蕾老师合作撰写的《儿童学画》,指出和新水墨来教学有点不同,我们不完全是由西式教育体系的理念,而是从观察学生的学习出发,是看到他们的天性如此,才思考课堂能给学生什么。对比而言,“新水墨运动的摇篮”是西式教育模式在东方土地的应用,是地域性的。它是艺术教育的尝试和研究,所以比较系统,可操作性强。
最后,有教师问“当时接受新水墨画教育的这些学生现在的发展是怎么样?”这个问题展览的发起人、展览作品的辅导教师谭志诚先生曾回答说,“这些学生现在服务于社会各界,都事业有成。当青少年具有了这种创造的能力后,会自觉地运用到其他方面。”这种理念和广州少年宫儿童美术教育的倡导是一致的,教师得到了鼓舞和共鸣。这是一个对现行美术教育方向的验证,证明了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点燃创意。
(付莹供稿)